📡 编码和调制学习卡片

编码与调制基础概念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🔧 编码与调制基础
编码/解码
二进制数据 ↔ 数字信号(如网卡处理网络信号)
调制/解调
二进制数据 ↔ 模拟信号(如光猫处理光纤信号)
核心部件
  • 变换器: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信号(编码器/调制器)
  • 反变换器:将信号转换回二进制数据(解码器/解调器)
设备实例
  • 编码器/解码器:有线网卡芯片(处理数字信号)
  • 调制器/解调器:光猫(处理光信号,英文modem俗称"猫")
不归零编码(NRZ)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📉 不归零编码(NRZ)
特点
  • 低电平表示0,高电平表示1
  • 信号周期中间电平保持不变
  • 缩写:Non-Return-to-Zero
优点
带宽利用率高(无浪费)
缺点
无自同步能力,需额外时钟线
记忆口诀
"低零高一终不变"
归零编码(RZ)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⏱️ 归零编码(RZ)
特点
  • 低电平表示0,高电平表示1
  • 每个信号周期中间强制归零
  • 缩写:Return-to-Zero
优点
自带时钟信号,解决信号边界识别问题
缺点
浪费50%带宽(1比特对应2赫兹)
记忆口诀
"低零高一终归零"
反向非归零编码(NRZI)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🔄 反向非归零编码(NRZI)
特点
  • 信号周期起点跳变表示0不变表示1
  • 周期中间电平绝对不变
  • 缩写:Non-Return-to-Zero Inverted
同步实现
通过8+1冗余位(每8比特加1个零强制跳变)
记忆口诀
"跳零不跳一看起点终不变"
曼彻斯特编码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📶 曼彻斯特编码
核心规则
  • 每个周期中间必有一次跳变
  • IEEE 802.3标准:上跳变表示0下跳变表示1(考研默认)
  • G.E.Thomas标准:下跳变表示0,上跳变表示1(1949年原始标准)
优点
自带时钟信号,抗干扰能力强
缺点
浪费50%带宽
记忆口诀
"跳零反跳一看中间中心变"
差分曼彻斯特编码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📊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
特点
  • 起点跳变规则同NRZI:跳变=0不变=1
  • 每个周期中间必有一次跳变
优点
  • 自带时钟同步功能
  • 抗干扰能力优于普通曼彻斯特编码
记忆口诀
"跳零不跳一看起点中必变"
与NRZI区别
虽然起点规则相同,但中间必变是其关键特征
编码方法对比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📋 编码方法对比
自同步能力
  • NRZ:无(信号无规律跳变)
  • RZ:有(每个周期强制归零)
  • NRZI:通过8+1冗余位实现
  • 曼彻斯特/差分曼彻斯特:中间必跳变(天然时钟信号)
带宽效率
  • NRZ:不浪费(1比特对应1赫兹带宽)
  • RZ:浪费50%(1比特对应2赫兹)
  • NRZI:少量浪费(每8比特加1冗余位)
  • 曼彻斯特/差分曼彻斯特:浪费50%(1比特消耗2赫兹)
抗干扰能力
  • NRZ/RZ/NRZI:抗干扰能力弱
  • 曼彻斯特/差分曼彻斯特:抗干扰能力强(规律跳变增强信号识别)
卡片 1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