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输介质学习卡片

🔗

双绞线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双绞线

📌 基本构成
由两根相互绞合的铜导线组成,绞合形态类似麻花状
🔍 分类
  • STP:带屏蔽层的屏蔽双绞线
  • UTP:无屏蔽层的非屏蔽双绞线
🛡️ 抗干扰原理
  • 绞合结构可抵消外部电磁干扰
  • 屏蔽层(金属网/铝箔)进一步阻隔噪声
💡 记忆提示
绞合度越高/屏蔽层越多 → 抗干扰越强 → 成本越高
📡

同轴电缆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同轴电缆

📌 核心结构
  • 内导体:纯铜芯(直径影响传输距离)
  • 外导体:金属网屏蔽层(覆盖率>95%)
⚡ 性能特点
  • 抗干扰性优于双绞线
  • 传输衰减率:每100米信号衰减约3dB
🕰️ 历史应用
  • 1990-2012年有线电视主流介质
  • 早期10BASE2以太网传输介质
💡 记忆提示
同轴电缆 = 有线电视时代的主流选择
🔦

光纤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光纤

📌 基本结构
  • 纤芯(高折射率) + 包层(低折射率)
  • 利用全反射特性传输光脉冲信号
✨ 主要优点
  • 低损耗:电信级≤0.2db
  • 空间节省:直径仅约9微米
  • 抗电磁干扰能力最强
🔎 分类
  • 单模光纤(SMF):纤芯小(9μm),单光线传输,远距低损耗,黄色外皮
  • 多模光纤(MMF):纤芯粗,多光线传输,适合近距,橙色/绿色外皮
💡 记忆提示
单模=细芯=远距;多模=粗芯=近距
🏷️

以太网介质命名规则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以太网介质命名规则

📝 基本格式
速度(Mbps) + "Base" + 介质标识
🔤 介质类型标识
  • 同轴电缆:数字表示最大传输距离
    (如10base5=500米,10base2=200米)
  • 光纤:以"F"开头 (如100baseFX)
  • 双绞线:以"T"开头 (如1000baseT)
📌 典型示例
  • 10base5:10Mbps同轴电缆,500米传输距离
  • 1000baseT:千兆双绞线以太网
  • 2.5GbaseT:2.5Gbps双绞线以太网
💡 记忆口诀
"速度+Base+介质"
数字=同轴距离
T=双绞线,F=光纤
📶

无线传输介质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无线传输介质

📡 无线电波
  • 穿透能力强(可穿墙)
  • 信号发散(向四面八方)
  • 应用:手机通信、WiFi
🛰️ 微波与卫星通信
  • 短波特性:指向性强,需对准
  • 长波特性:绕射性好,穿墙能力强
  • 卫星通信时延:
    • 传统同步卫星:>500ms
    • 近地卫星(如星链):<20ms
🌐 基本公式
  • C = λF (C为光速,λ为波长,F为频率)
  •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
💡 记忆提示
长波=穿墙好;短波=高速需对准
🔌

物理层接口特性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物理层接口特性

1️⃣ 机械特性
  • 接口形状、尺寸、引脚排列
  • 示例:RJ45接口的8个引脚排列顺序
2️⃣ 电气特性
  • 电压范围、传输速率、距离限制等参数
  • 仅规定范围,不定义具体含义
3️⃣ 功能特性
  • 信号电平的具体含义
  • 示例:+1、+2对应特定二进制编码
4️⃣ 过程特性
  • 事件处理顺序和响应规则
  • 示例:插拔网络时的标准响应流程
💡 记忆口诀
机械→形状;电气→参数;功能→含义;过程→顺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