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理层设备学习卡片

🔁
中继器
作用
解决信号失真问题,信号整形再生
工作层级
OSI模型物理层
端口特性
双端口设备(输入/输出各一个)
通信模式
仅支持半双工通信
电平标准
  • 低电平:-0.5~1.5V(标准1V)
  • 高电平:4.5~5.5V(标准5V)
传输限制
10Base5: 500米 | 10Base2: 200米
🔀
集线器
本质
多端口中继器(4/8/16端口)
核心功能
信号广播转发(所有端口)
拓扑结构
  • 物理:星形拓扑
  • 逻辑:总线型拓扑
冲突特性
所有端口属于同一冲突域
带宽特性
共享总带宽(如10Mbps/8主机=1.25Mbps)
特殊功能
可连接不同介质/速率(向下兼容
💥
冲突域
定义
多主机同时发送导致信号冲突的范围
典型场景
  • 单集线器连接的所有主机
  • 主干集线器合并多个冲突域
解决方案
采用CSMA/CD协议
关键设备
  • ❌ 中继器/集线器:不能隔离冲突域
  • ✅ 交换机:可以隔离冲突域
例题
4集线器+2交换机 → 4个冲突域
🔢
5-4-3原则
应用场景
早期同轴电缆总线型网络
具体规则
  • 5:最多串联5个网段
  • 4:最多使用4台中继器/集线器
  • 3:只有3个网段可连接计算机
网段类型
  • Populated Segment:可连计算机
  • Link Segment:仅用于连接
实际限制
不能无限串联中继器/集线器
🆚
中继器 vs 集线器
共同点
  • 工作于物理层
  • 信号整形再生
  • 不能隔离冲突域
中继器特点
  • 只有2个端口
  • 连接2个物理网段
集线器特点
  • 多端口(4/8/16)
  • 广播转发信号
  • 连接设备共享带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