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链路层功能学习卡片

🌐

数据链路层概述

点击查看详情

数据链路层概述

层次位置
位于五层结构中的第二层,介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
节点功能差异
  • 主机需实现1-5层全部功能
  • 路由器仅需实现1-3层功能
服务关系
  • 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传输服务
  • 网络层提供帧传输服务
💡 记忆点:承上启下的第二层
🔲

帧定界

点击查看详情

帧定界

核心问题
接收方如何从比特流中识别帧的起始和结束位置
必要性
物理层仅传输比特串,可能包含多个帧或部分帧
实现方式
通过特殊比特模式标记帧边界

考试重点:透明传输时网络层感知不到链路层对SDU的改造

💡 记忆点:找帧的边界
👻

透明传输

点击查看详情

透明传输

定义
网络层感知不到数据链路层对分组数据的处理过程
实现要求
  • 接收方能从帧中完整恢复原始SDU(服务数据单元)
  • 需要处理SDU内部可能存在的特殊控制字符
协议关系
SDU+控制信息=PDU(协议数据单元)
💡 记忆点:上层无感知

差错控制

点击查看详情

差错控制

问题类型
解决帧内部的比特错误(0→1或1→0)
解决方案
  • 方案一(常用):检错编码+重传机制
    • 采用检错编码发现错误后丢弃帧
    • 发送方超时重传
  • 方案二:纠错编码自主修复
    • 可定位并纠正错误比特位
    • 实现复杂度更高

考试重点:纠错编码是检错编码的进阶

💡 记忆点:发现错误 vs 纠正错误
🔄

可靠传输

点击查看详情

可靠传输

问题类型
解决帧级别的传输错误
三种典型错误
  • 帧丢失:如发送①②③④,收到①②④(缺少③)
  • 帧重复:如发送①②③④,收到①②③④(3重复)
  • 帧失序:如发送①②③④,收到①②③④(顺序错乱)
解决机制
需包含帧编号、确认和重传机制
💡 记忆点:丢、重、乱三种错误
🚦

流量控制

点击查看详情

流量控制

核心目的
协调收发速率,防止接收方处理不过来
实现方式
通过反馈机制动态调整发送速率
典型场景
适用于所有链路类型

考试重点:与传输层流量控制的区别(链路层针对帧级)

💡 记忆点:控制发送速度
📶

介质访问控制

点击查看详情

介质访问控制

信道类型差异
  • 广播信道:必须实现(如总线型拓扑)
    • 需解决多节点争用问题
    • 示例:WiFi网络中的载波监听
  • 点对点信道:通常不需要(如网线直连)
    • 专用介质支持全双工通信
    • 示例:路由器与电脑的网线连接
💡 记忆点:广播要争用,点对点不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