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

📡

ALOHA协议

随机访问协议起源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ALOHA协议

起源
1968年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团队提出,名称来源于英文首字母缩写和夏威夷问候语"Aloha"
纯ALOHA
节点准备好数据帧后立即发送,冲突完全随机
采用停止-等待协议和随机退避重传机制
时隙ALOHA
将时间划分为固定时隙,节点只能在时隙开始时发送
冲突窗口从2T缩短为T,信道利用率36.8%(纯ALOHA仅18%)
💡 记忆点:纯=随时发,时隙=按时发,利用率翻倍
👂

CSMA协议

载波监听多路访问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CSMA协议

核心机制
先监听后发送,需要网络适配器配备载波监听装置
1-坚持CSMA
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(100%概率),忙时持续监听
优点:利用率高;缺点:冲突概率大
非坚持CSMA
信道忙时随机退避后重新尝试
优点:冲突少;缺点:利用率可能降低
p-坚持CSMA
信道空闲时以概率p发送(典型p=0.5)
1-坚持与非坚持的折中方案
💡 命名规律:数字/p值表示发送概率,"坚持"=持续监听

CSMA/CD与CA

冲突检测与避免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CSMA/CD与CSMA/CA

CSMA/CD
用于有线以太网,检测到冲突后立即停止发送
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
CSMA/CA
用于无线局域网(WiFi),通过预约机制避免冲突
需要ACK确认,解决隐蔽站问题
考研重点
CSMA/CD的冲突检测流程是高频考点
💡 CD=Collision Detection(检测),CA=Collision Avoidance(避免)
📊

协议对比

关键特性与性能

点击翻转查看详情

协议对比

信道利用率
纯ALOHA: 约18%
时隙ALOHA: 约36.8%
CSMA: 更高,但依赖监听精度
冲突处理
ALOHA: 随机退避
CSMA/CD: 检测后停止
CSMA/CA: 预约避免
演进逻辑
ALOHA → CSMA: 引入载波监听
CSMA → CSMA/CD/CA: 针对有线/无线优化
💡 常考数值:纯18%,时隙36.8%(利用率翻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