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网与IEEE 802.3学习卡片
物理层标准
- 命名规则
- 速率+Base+传输介质
例: 10Base5(同轴), 10BaseT(双绞线)
- 同轴电缆
- 10BASE5: 粗缆, 500m, 100节点
- 10BASE2: 细缆, 185m, 30节点
- 共同特点: 曼彻斯特编码, 仅半双工
- 双绞线
- 10BASE-T: 100m, 星形拓扑
- 100Base-T: 100Mb/s, 半/全双工
- 吉比特以太网: 1Gb/s, 仅全双工
同轴必半双,双绞看设备,光纤全双工
双工模式
- 半双工
- 同轴电缆仅支持半双工
- 双绞线连接集线器时为半双工
- 必须使用CSMA/CD协议
- 全双工
- 双绞线连接交换机默认全双工
- 光纤仅支持全双工
- 无需CSMA/CD协议
集线器→半双工,交换机→全双工
MAC帧格式
- DIX Ethernet V2
- 结构: "662N4"口诀
- 6B目的MAC + 6B源MAC + 2B类型 + N数据 + 4B CRC
- 类型字段标识网络层协议(如IPv4/IPv6)
- IEEE 802.3
- 与V2主要区别: 第3字段表示长度而非类型
- 原设计包含LLC子层(现已被淘汰)
"六六二N四,收发协数验"
设备特性
- 集线器(Hub)
- 物理层设备,无MAC地址
- 不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
- 强制半双工
- 交换机(Switch)
- 数据链路层设备,有MAC地址
- 隔离冲突域,不隔离广播域
- 默认全双工
- 路由器(Router)
- 网络层设备
- 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
集线器→物理层,交换机→链路层,路由器→网络层
冲突域与广播域
- 冲突域
- 集线器连接区域为同一冲突域
- 交换机隔离冲突域
- 广播域
- 路由器隔离广播域
- 交换机不隔离广播域
- 例题分析
- 4个冲突域(每个集线器区域1个+交换机间3个)
- 2个广播域(路由器左右各1个)
冲突域看集线器和交换机,广播域看路由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