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

🖥️
手工操作阶段
工作方式
程序员通过穿孔纸带编写程序(有孔=1,无孔=0),手工装入纸带机运行
主要缺点
独占性:用户独占全机资源
资源利用率低:手工操作(90秒)与CPU速度(毫秒级)不匹配
经济性差:昂贵设备长时间闲置
📼
单道批处理系统
技术改进
脱机I/O技术:使用磁带(比纸带机快10倍以上)
监督程序:自动控制作业输入/输出流程
工作流程
磁带顺序读入作业→CPU计算→结果输出到磁带(串行执行
进步性
缓解人机速度矛盾,CPU利用率提升
局限性
内存中仅能驻留一道程序,I/O时CPU仍空闲
多道批处理系统
核心创新
支持多道程序并发执行(操作系统正式出现)
工作原理
• CPU计算作业1时,输入设备加载作业2
• 作业1输出时,CPU可计算作业2
优势
资源利用率最大化(CPU、I/O设备并行)
吞吐量提升
缺点
缺乏人机交互功能
⏱️
分时操作系统
核心机制
时间片(如50ms)为单位轮流服务用户
关键特性
及时响应:最长等待时间≤N×时间片
独占感:用户感知不到其他用户
局限性
无法优先处理紧急任务(绝对公平
🚨
实时操作系统
核心特性
及时性:严格时限内响应(如毫秒级)
可靠性:必须保证结果正确
分类
硬实时:绝对严格时限(如导弹控制)
软实时:允许偶尔超时(如12306票务)
优势
支持任务优先级调度,可中断常规任务
🌐
其他操作系统类型
网络操作系统
实现资源共享和通信(如Windows NT
分布式操作系统
多计算机并行协同(如谷歌计算集群
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
优化用户体验(如Windows XPMacOS
1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