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学习卡片

操作系统内核必须包含哪些功能?
💻

内核核心功能

  • 时钟管理:通过时钟中断实现计算机计时功能
  • 中断处理:负责实现中断机制,与硬件交互密切
  • 原语:具有原子性的特殊程序,执行不可中断

非核心功能:如GUI、应用程序开发等不属于内核功能

什么是大内核?
🏢

大内核特点

  • 将所有操作系统功能模块都包含在内核中
  • 所有内核功能都运行在内核态
  • 典型代表:Linux、UNIX系统

优点:性能高(状态转换少,服务请求只需2次CPU状态转换)

缺点:内核代码庞大,结构混乱,难以维护

什么是微内核?
🏗️

微内核特点

  • 只保留与硬件最紧密的核心功能在内核中
  • 其他功能(如管理功能)运行在用户态
  • 典型代表:Windows NT系统

优点:内核功能少,结构清晰,方便维护

缺点:需要频繁状态转换(服务请求需6次状态转换),性能较低

原语的特点是什么?
⚛️

原语特性

  • 具有原子性:程序要么全部执行完成,要么完全不执行
  • 执行过程不可中断
  • 即使有外部中断信号,CPU也会先完成原语执行
  • 常见例子:设备驱动、CPU切换等
大内核 vs 微内核
🆚

核心区别对比

  • 功能范围:大内核包含所有功能,微内核只保留核心硬件功能
  • 性能:大内核性能高(状态转换少),微内核性能低
  • 维护难度:大内核代码庞大难维护,微内核结构清晰易维护

状态转换次数:大内核2次 vs 微内核6次(相同服务请求)

5张卡片